1925年5月30日,英帝國主義巡捕在上海開槍屠殺游行的學生和群眾,造成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這一事件引起全國人民的公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地舉行游行示威、罷工、罷課和罷市,形成大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在全國范圍內為北伐戰爭準備了群眾基礎。
▲五卅運動紀念碑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舉行的反對帝國主義的革命愛國運動。1925年5月上旬,上海日紗廠工人為了抗議日本資本家無理開除中國工人和克扣工資,舉行罷工。5月15日,日本資本家對罷工工人進行報復,開槍打死工人共產黨員顧正紅,打傷工人10余人,激起上海工人、學生、市民的極大憤慨。5月28日,中共中央決定進一步動員群眾開展反對帝國主義的政治斗爭。5月30日,上海學生2000余人到租界內進行演講,聲援工人斗爭,號召收回租界。近百名學生被英警逮捕。隨后萬余群眾,集中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口,要求釋放被捕學生。英警開槍屠殺群眾,打死13人,傷多人,逮捕數十人,造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中共中央立即號召全上海人民結成反帝統一戰線,展開罷工、罷課、罷市斗爭,抗議英帝國主義的暴行。在共產黨人蔡和森、李立三、劉少奇等的領導下,上海總工會于6月1日宣告成立,同時舉行了20余萬工人的總同盟罷工、5萬余學生的罷課,絕大部分商人也舉行了罷市。6月7日,由上海總工會、上海學生聯合會和各馬路商界聯合會推舉代表組成工商學聯合會,提出懲兇、取消領事裁判權、廢除英、日對中國一切不平等條約等17項交涉條件。北京、南京、漢口、廣州、青島、天津、重慶、長沙、海豐、陸豐等近500個城鎮人民,奮起舉行游行示威、罷工、罷課、罷市以及通電、捐款等,表示堅決支持,形成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并得到國際工人階級的支援。在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威脅利誘下,民族資產階級動搖妥協。6月26日,上海總商會和各馬路商界聯合會單獨宣傳停止罷市,破壞了反帝愛國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和上海總工會為了保存工人階級的組織和既得勝利,于8月中旬逐漸開始復工。這一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覺悟,揭開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編審:蔡利曉
終審:王念文